聚焦“兩會”|加強對中醫藥平臺的建設和政策摸索,加強國際合作
來源:百家號 作者:藍鯨財經 時間:2022-3-8 閱讀: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指出,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為中華民族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世界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影響。十八大以來,中醫藥工作被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醫藥改革發展取得顯著的成績。
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勢。對于堅持中西醫并重,打造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的中國特色衛生健康發展模式,發揮中醫藥原創優勢,推動我國生命科學,實現創新突破,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促進文明互建,和民心相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3月4日召開的“聲音·責任”2022醫藥衛生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座談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眼科醫院院長畢宏生,就如何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堅持中西醫并重和優勢互補,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這一話題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首先,希望國家加強對中醫藥平臺的建設,以及項目的支持;其次,建立適合中醫藥特色的同時,兼具國家能夠認可的評價體系;此外,加強中醫藥國際合作,推廣中醫藥理念和文化,可以利用一帶一路走出去、請進來,培養更多國外的醫生,讓他們能夠學習中醫,同時又把我們的理念和文化推廣到世界。”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中醫院主任醫師李延萍也指出:“我們經歷的抗疫讓社會大眾對中醫藥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我想我們應該借勢發力,進一步發展中醫藥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當中的作用。”
基于此,她建議:第一,應該逐步縮小中醫藥在服務、在不同地區之間的差距,推進中醫藥同質化的發展進程。“比如我們國家相關的部門,在決策的時候,應該加大考慮到中西部地區,盡量對中西部地區的中醫藥服務體系,以及科研平臺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投入支持。”
第二,堅持中西醫并重的原則,進一步把中醫藥抗擊新冠肺炎中,療效確切的制劑轉化成一些新藥制劑,更好的服務于群眾。同時,更加完善中醫藥參與新發、突發傳染病或疾病的醫療救治體制的建設。
第三,針對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進一步研究推動中醫藥深度參與養老服務,尤其是社區居家養老的服務體系的相關政策,以及相關機制的建設。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