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又迎利好,四部委發布《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工作》醫生怎么看?
來源:百家號 作者:金融界 時間:2022-6-28 閱讀:
日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本次《意見》是首次制定的系統部署中醫藥人才工作的政策性文件,文中提出三大目標:
·到2025年二級以上公立中醫醫院中醫醫師配置不低于本機構醫師總數的60%,全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置中醫館、配備中醫醫師;
·到2020年,適應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人才制度體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人才對中醫藥振興發展的引領支撐作用更加突出,對健康中國建設的貢獻度顯著提升。
01 中醫藥人才面臨巨大缺口
“這些目標要實現,會面臨很多困難。目前廣醫一院的中醫師配備都不到30人,廣州大部分中醫醫院的中醫醫師配置也遠低于60%。”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主任中醫師李蘭芳在接受新康界采訪時表示,過去我們對中醫師的培養與使用是走過“彎路”的,現在要迎頭趕上,需要政府對中醫的基礎教育、成人教育(高等院校),以及在職教育(西醫學中醫)這三方面多下功夫。
近年來監管層持續深入推進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推動構建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有機銜接、師承教育貫穿始終的人才培養體系,實施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百千萬”人才工程,整體促進了中醫藥人才在數量規模、結構布局、人才質量和使用效能等方面獲得顯著改善。
但必須認識到的是,中醫藥行業因其自身特點,對從業人員專業能力的依賴程度較西醫更高,當前中醫藥行業的人才需求依然存在很大缺口,這嚴重阻礙了中醫藥行業的長遠發展。
為此,本次《意見》針對人才問題提出了更具體可操作的政策措施:
·一是對標對表。內容緊緊圍繞中央人才工作會議決策部署,聚焦中醫藥振興發展重點難點問題,在領軍人才、創新團隊、青年拔尖人才及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等方面進行著力。
·二是突出重點。著力強化“頂天立地”的人才隊伍建設。在“頂天”方面,著力打造中醫藥領域戰略科學家、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推動中醫藥學術進步和傳承創新。在“立地”方面,著力加強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培養造就一批扎根基層的中醫藥人員,讓老百姓在家門口能夠看上好中醫、吃上好中藥。
·三是提質擴量。強調建設高水平中醫藥院校,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實施人才岐黃工程,推進高素質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加大中醫藥人才培養規模;同時,突出拓寬中醫藥人才崗位設置,擴大崗位供給。
02 能西會中,讓中醫藥發揮比較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意見》第四部分要求大力推進西醫學習中醫,具體包括:綜合醫院、?漆t院、傳染病醫院、婦幼保健等機構應支持西醫醫師接受中醫藥專業知識培訓,逐步做到“能西會中”。允許經過系統培訓且考核合格的西醫醫師,在執業活動中采用與其專業相關的中醫藥技術方法,參加中西醫結合職稱評聘。
“國家大力推進西醫學習中醫師是對的,我雖然是西醫但并不是不懂中醫。在一些疾病面前,中醫是有優勢的,比如遇到蕁麻疹病人,我都是建議去看中醫。”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內科主任醫師、原急診科主任王文輝在接受新康界采訪時認為,目前中醫院太過西化了,看病的流程、檢測以及治病全是西醫的思路,這會導致一系列的問題。
03 小結
加強中醫藥人才建設的政策落地,有助于快速培養起一批符合市場需求的各層次人才,進而實現打破行業發展瓶頸、為長期發展提供支撐和保障的目的。但考慮到現實存在的差距,政策的真正落實還需要各級機構和醫院的切身努力和抓緊落實。
不過從長遠來看,人才政策作為中醫藥行業發展的核心問題,指導意見和具體目標的出臺仍然是普遍利好整個行業的。今日開盤中藥、港股中醫藥板塊普漲,一定程度上正反映了市場的樂觀解讀。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