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投資者周活動|帶您了解可持續金融
來源: 作者: 時間:2024-10-25 閱讀:
世界投資者周(簡稱“WIW”)是由國際證券委員會組織(簡稱“IOSCO”)牽頭組織的為期一周的全球性活動,旨在提高人們對投資者教育和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并強調證券監管機構在這兩個關鍵領域的各項舉措。
為使更廣泛的投資者可以從其組織開展的投資者教育和保護工作中獲益,IOSCO下設的中小投資者委員會(C8)在2016年悉尼會議上提出舉辦“世界投資者周”活動的倡議。
2024年世界投資者周是以“科技和數字金融”和“可持續金融”為主題,于2024年10月18日-10月25日舉辦的全球性活動。
· 什么是可持續金融?
可持續金融又稱綠色金融,綠色金融和綠色投資理念是指將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金融體系,通過投資、融資等金融手段支持綠色產業和綠色項目的發展。綠色金融的核心是資源配置和環境風險管理,旨在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同發展。
· 可持續金融重要意義
可持續金融在我國發展較晚,市場規模有待擴大,這直接影響了市場主體的接受度。但無可置疑的是,發展可持續金融,是建設現代化資本市場,以資本市場服務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可持續金融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資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要金融的高質量發展來服務和支持,而金融的高質量發展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可持續金融。通過金融體系的改革開放創新,可持續金融能更好地為可持續發展提供金融資源,滿足和適應經濟發展的新階段對于金融服務所提出的要求,比如綠色低碳發展、小微企業經營、鄉村振興等對于金融服務都有巨大的需求。
其次,可持續金融是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后,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的發展成為全球的共同追求,也是中國的重要任務。可持續金融的發展能助力中國加速向低碳經濟轉型并實現高質量發展,強調普惠的廣度和深度,致力于加強對小微企業、“三農”和偏遠地區的金融服務,以鄉村振興促進全面小康。與此同時,可持續金融也需要金融科技力量的助推,使金融行業與服務實體經濟良好互動。
最后,可持續金融是金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具體實踐。隨著社會越來越重視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的發展,金融企業也需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可持續金融不僅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金融企業自身發展轉型的內在要求,更是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具體實踐。
· 可持續金融的發展現狀
1.全球政策環境
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核準了《G20可持續金融路線圖》等文件,進一步明確了可持續金融的發展方向和實現路徑。我國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和七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指導意見》,為綠色金融和可持續金融的發展提供了頂層指引和政策支持。
2.市場規模與增長
截至2024年6月30日,符合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數據庫方法學的全球綠色、社會、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掛鉤(SLBs)和轉型債券(統稱GSS+)市場的累計交易量已達5.1萬億美元,顯示出可持續金融市場的巨大規模和強勁增長勢頭。在中國,境內市場綠色債券發行規模持續增長。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與興業研究聯合發布《中國可持續債券市場報告2023》顯示,2023年中國在境內及離岸市場發行了總額為0.94萬億元的綠色債券,其中符合CBI綠色定義的發行量為約0.6萬億元。與此同時,中國ESG公募基金產品逐年新增趨勢顯著。根據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統計,截至2023年底,全市場ESG公募基金(指被納入ESG評級)產品共計586只,總規模為5437.86億元。
3. 產品與服務創新
10月21日,香港金管局發布了“可持續金融行動計劃”,包括推動銀行業的凈零轉型、鼓勵綠色投資、建構綠色融資市場和支持更好的披露及培訓,以普及綠色金融理念。香港作為亞洲的可持續金融樞紐,已經在氣候風險管理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為其他地區實踐可持續金融提供了重要參考。
總的來看,可持續金融作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為投資者提供了新的投資機遇和責任擔當。投資者應積極了解可持續金融的相關知識,將ESG因素納入投資決策中,選擇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共同推動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上篇:
下篇: